從去年6月到今年9月初,集運市場運價一路上漲。不過近期黃金周(10月1日-7日)期間,連續上漲了15個月的運價,出現了回落。
根據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與Freightos共同發布的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ices(FBX),美西和美東航線的運價,在黃金周期間均下跌了7%,分別跌至16749美元/FEU和19429美元/FEU 。
德路里全球集裝箱運價指數(WCI)也顯示,美西航線運價下跌8%,至11173美元/FEU,美東航線運價下跌5%,至15110美元/FEU 。
更有業內人士稱,運價從9月底開始就大幅下跌,上海到美西航線的運價,甚至3天就跌了過去3個月的漲幅。
該人士透露,10月1日-4日,中國至美國西海岸航線運價,從約15000美元/FEU降至約8000美元/FEU,下降幅度近50%,中國至美國東海岸航線運價,降幅則超過25%。
值得注意的是,第四季度是傳統運輸旺季,為何旺季來臨,運價卻大跌?
有媒體分析稱,近段時間運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,由于中國采取限電措施,使得企業產能下降,運輸需求降低,供需關系緩和,各級貨代紛紛降價拋售艙位。
在線貨運代理公司Shifl聯合創始人Shabsie Levy證實了這一說法,其表示,最近幾周運輸需求有所下降,該公司的跨太航線艙位已經以折扣價出售給下級貨代。
同時,近期全球運力供應短缺問題有所緩解,也使運價趨于穩定。
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張婕姝表示,目前船公司積極調控運力,如在熱門航線投入更多船舶,或選擇相對不擁堵的港口掛靠,也有助于緩解運力不足的問題。
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,今年1-8月,在中國大陸主要航線上,各主要班輪公司投入的艙位數量大幅增長,其中北美航線運力達到911萬TEU,同比增長40.2%。
針對未來集運市場運價走勢,有業內人士分析稱,至少要到明年第三季度,運價才會出現明顯下降。
張婕姝也支持這一觀點,她表示:“目前市場供應和需求沒有太多根本性變化,估計明年上半年才會出現拐點,但不會像之前那么瘋狂。”
來源:中國航務周刊
根據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與Freightos共同發布的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Freightos Baltic Indices(FBX),美西和美東航線的運價,在黃金周期間均下跌了7%,分別跌至16749美元/FEU和19429美元/FEU 。
德路里全球集裝箱運價指數(WCI)也顯示,美西航線運價下跌8%,至11173美元/FEU,美東航線運價下跌5%,至15110美元/FEU 。
更有業內人士稱,運價從9月底開始就大幅下跌,上海到美西航線的運價,甚至3天就跌了過去3個月的漲幅。
該人士透露,10月1日-4日,中國至美國西海岸航線運價,從約15000美元/FEU降至約8000美元/FEU,下降幅度近50%,中國至美國東海岸航線運價,降幅則超過25%。
值得注意的是,第四季度是傳統運輸旺季,為何旺季來臨,運價卻大跌?
有媒體分析稱,近段時間運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,由于中國采取限電措施,使得企業產能下降,運輸需求降低,供需關系緩和,各級貨代紛紛降價拋售艙位。
在線貨運代理公司Shifl聯合創始人Shabsie Levy證實了這一說法,其表示,最近幾周運輸需求有所下降,該公司的跨太航線艙位已經以折扣價出售給下級貨代。
同時,近期全球運力供應短缺問題有所緩解,也使運價趨于穩定。
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張婕姝表示,目前船公司積極調控運力,如在熱門航線投入更多船舶,或選擇相對不擁堵的港口掛靠,也有助于緩解運力不足的問題。
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,今年1-8月,在中國大陸主要航線上,各主要班輪公司投入的艙位數量大幅增長,其中北美航線運力達到911萬TEU,同比增長40.2%。
針對未來集運市場運價走勢,有業內人士分析稱,至少要到明年第三季度,運價才會出現明顯下降。
張婕姝也支持這一觀點,她表示:“目前市場供應和需求沒有太多根本性變化,估計明年上半年才會出現拐點,但不會像之前那么瘋狂。”
來源:中國航務周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