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(以下簡稱“速賣通”)在深圳設立的商家運營服務中心正式落地。據了解,速賣通于2010年成立,當前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跨境零售電商平臺之一。
速賣通商家渠道團隊負責人王德民表示,以前的電商行業(yè)更多的是依賴流量生存的,如今電商開啟“2.0時代”,轉型為成本供給的電商,后疫情時代是一個“供給為王”的時代。
2021年初的時候,深圳的眾多“大賣”店鋪被亞馬遜封店,使得他們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。速賣通成立屬地商家運營中心,就是為了在商家聚集的中心更好地服務商家,讓他們享受更多平臺的資源。
王德民同時認為,不管在什么平臺經營,合規(guī)都是最基本的要求,跨境電商越來越趨向于品牌化和合規(guī)化。

跨境電商邁入“供給為王”時代
跨境電商整體的發(fā)展趨勢正在從“流量”轉向“供給”。“今天對于所有的平臺來說,不管是國外買家還是消費者,消費體驗是最被看重的,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方面做好布局優(yōu)化。”王德民說。
康佳智能電器跨境出口團隊總監(jiān)朱英華以小家電業(yè)務舉例,她表示,通常來說該行業(yè)毛利率是比較高的,但是物流運輸成本是很大的一筆支出,物流成本的不斷增加漸漸吃掉了我們的毛利,這是我們的最大的痛點。
為了控制運輸成本,康佳智能電器跨境出口團隊選擇了建立“海外倉”的模式。
該團隊在2019年以前都是用的國內跨境小包進行發(fā)貨,這些產品的成本在54%上下,而2019年11月份第一批貨物發(fā)到俄羅斯,2019年底到達西班牙,運輸費用率下降到了26.9%。
為應對跨境電商行業(yè)這種變化趨勢,速賣通開始在物流和倉儲上重新布局。
速賣通在國內目前有5個優(yōu)選倉(含香港地區(qū)),這樣商家可以提前備好貨進去,消費者下單即可立即發(fā)貨,省去商家自己發(fā)貨的時間,另有9個國內分撥中心,還有平均每周80架次包機。
在“供給為王”的時代,海外買家對于運輸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,小包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,這也為建立海外倉提供了必需性。據了解,俄羅斯、法國、波蘭、西班牙等國家都已經設立了速賣通的海外倉。
“合規(guī)化”或成未來一大趨勢
王德民表示,從對未來的判斷上講,跨境電商想要做好首先需要品牌化。單純依賴貼牌的店家做起來會很辛苦,利潤非常薄。其次是需要合規(guī)化,比如歐盟的VAT(VAT全稱為Value Added Tax,即附加于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增值稅)。
今年7月1日,歐盟開始實施電子商務增值稅新規(guī)則,取消了此前“出口商品價值不超過22歐元享受小額包裹免征進口環(huán)節(jié)增值稅”的優(yōu)惠待遇,所有進口到歐盟的商品無論貨值多少都需要繳納進口增值稅,并且新規(guī)還要求電商平臺為賣家承擔增值稅代扣代繳義務。
除了歐盟新規(guī)之外,一些跨境電商平臺也提高了對合規(guī)方面的要求。
東吳證券一篇研報指出,5月初,Mpow、TOMTOP、Aukey等頭部跨境電商在亞馬遜上先后遭到商品下架甚至關停店鋪等處罰,這或與刷評論有一定關系。東吳證券認為,亞馬遜監(jiān)管趨嚴后,跨境電商行業(yè)可能會加速分化。
如今無論是在哪個平臺上做生意,合規(guī)都是底線,也是趨勢。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速賣通商家渠道團隊負責人王德民表示,以前的電商行業(yè)更多的是依賴流量生存的,如今電商開啟“2.0時代”,轉型為成本供給的電商,后疫情時代是一個“供給為王”的時代。
2021年初的時候,深圳的眾多“大賣”店鋪被亞馬遜封店,使得他們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。速賣通成立屬地商家運營中心,就是為了在商家聚集的中心更好地服務商家,讓他們享受更多平臺的資源。
王德民同時認為,不管在什么平臺經營,合規(guī)都是最基本的要求,跨境電商越來越趨向于品牌化和合規(guī)化。

跨境電商邁入“供給為王”時代
跨境電商整體的發(fā)展趨勢正在從“流量”轉向“供給”。“今天對于所有的平臺來說,不管是國外買家還是消費者,消費體驗是最被看重的,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服務方面做好布局優(yōu)化。”王德民說。
康佳智能電器跨境出口團隊總監(jiān)朱英華以小家電業(yè)務舉例,她表示,通常來說該行業(yè)毛利率是比較高的,但是物流運輸成本是很大的一筆支出,物流成本的不斷增加漸漸吃掉了我們的毛利,這是我們的最大的痛點。
為了控制運輸成本,康佳智能電器跨境出口團隊選擇了建立“海外倉”的模式。
該團隊在2019年以前都是用的國內跨境小包進行發(fā)貨,這些產品的成本在54%上下,而2019年11月份第一批貨物發(fā)到俄羅斯,2019年底到達西班牙,運輸費用率下降到了26.9%。
為應對跨境電商行業(yè)這種變化趨勢,速賣通開始在物流和倉儲上重新布局。
速賣通在國內目前有5個優(yōu)選倉(含香港地區(qū)),這樣商家可以提前備好貨進去,消費者下單即可立即發(fā)貨,省去商家自己發(fā)貨的時間,另有9個國內分撥中心,還有平均每周80架次包機。
在“供給為王”的時代,海外買家對于運輸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,小包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,這也為建立海外倉提供了必需性。據了解,俄羅斯、法國、波蘭、西班牙等國家都已經設立了速賣通的海外倉。
“合規(guī)化”或成未來一大趨勢
王德民表示,從對未來的判斷上講,跨境電商想要做好首先需要品牌化。單純依賴貼牌的店家做起來會很辛苦,利潤非常薄。其次是需要合規(guī)化,比如歐盟的VAT(VAT全稱為Value Added Tax,即附加于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增值稅)。
今年7月1日,歐盟開始實施電子商務增值稅新規(guī)則,取消了此前“出口商品價值不超過22歐元享受小額包裹免征進口環(huán)節(jié)增值稅”的優(yōu)惠待遇,所有進口到歐盟的商品無論貨值多少都需要繳納進口增值稅,并且新規(guī)還要求電商平臺為賣家承擔增值稅代扣代繳義務。
除了歐盟新規(guī)之外,一些跨境電商平臺也提高了對合規(guī)方面的要求。
東吳證券一篇研報指出,5月初,Mpow、TOMTOP、Aukey等頭部跨境電商在亞馬遜上先后遭到商品下架甚至關停店鋪等處罰,這或與刷評論有一定關系。東吳證券認為,亞馬遜監(jiān)管趨嚴后,跨境電商行業(yè)可能會加速分化。
如今無論是在哪個平臺上做生意,合規(guī)都是底線,也是趨勢。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