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跨境物流也叫國際物流,寬泛的國際物流是指各種形式的物資在國家間的流入和流出。狹義的國際物流是指與一個國家進出口貿易有關的物流活動。
本國物流是指在本國領土范圍內,為實現國家整體利益而進行的物流活動,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方面。
從本質上講,國際物流是一種跨越國界、流通范圍擴大的“物的流通”,是一種跨越國界的物流。然而,盡管國際物流具有一定的國內物流屬性,但由于其特殊的流通性,國際物流與國內物流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,主要表現在:
一.物流環境的差異很大。
國際性物流面向世界各國和地區;而國內物流只是國內物流活動的內部物流。與之相比,國際物流的環境更為復雜、廣泛,也更具有國際性。
僅需簡單的單證和發票就可完成國內物流,但國際物流辦理手續繁雜,需要提供報關單、原產地單據、產品檢驗等各種報關文件。而在運輸產品的種類上,國際物流也有嚴格的要求,例如液體、粉末類等商品需要大量的認證和審核單據,還會成為海關的重點照顧對象。
二、復雜性。
盡管大多數國家將英語作為商業通用語言使用,但國際物流在運輸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語言的物流單證,特別是通過多國的產品運輸,盡管大多數國家將英語作為商業通用語言使用,但也有個別國家要求提供當地語種單證和報關單,這給國際物流作業增加了困難。
此外,國內物流倉庫基本上是揀貨區和存儲區共享,一般是平面倉庫。而國際物流則需要指定儲存區,以提高儲存率和專門的收儲區,以提高揀選效率。而國內物流運輸時間也比較短,國際物流由于到國外的距離較長,相對于國內的運輸時間要長一些。
在國內貨物上可以只貼一個物流標簽,但在國際上貼一個物流標簽代碼是不行的,還有其它要求,例如,出口參考號碼,聯系方式,進口商信息,關稅信息等等。

三、運輸方式不同。
現在國內的物流基本上都是通過陸運來完成的,而國際物流則需要空運、海運、陸運等多種合作方式,基本上都要經過兩次以上的運輸,比如從中國空運到泰國,泰國再通過陸運的方式配送給消費者。
國內的運輸相對穩定一些,國際運輸大多是通過海運和空運運到國外的,如果途中發生意外,在經濟上的損失就比較大。
四、信息交流方式。
如果要跟蹤國內貨物的運輸路徑,只需輸入快遞單號,或直接致電官方進行查詢;而貨物發往國外,也許您需要等兩天以上才能看到貨物的運輸情況,即使通過官網查詢也只能看到到達哪個國家的哪個港口,具體位置無法看到。
一國境內發送者聯系,可采用電話、微信等多種方式;而國際發送者與收件人聯絡,基本上都是通過郵件交流的,也要考慮時差。
五、地域分布。
我國物流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,分布廣泛,服務范圍廣泛;而國際物流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,東部沿海地區的空運、海運基礎設施比較完善,中西部地區分布較少。
六、標準化程度。
物流業對國際物流的標準化要求很高,特別是液體、粉劑、保健品、食品、動物皮毛等產品,在沒有得到國家認證的情況下,就不可能運輸到國內。
而國內標準化的要求相對不會那么高,只要你有工商局的正規證件,基本上都能發貨。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