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陽明海運宣布訂船后卻遲遲未下單,造船計劃也杳無音信,而據相關媒體報道,疫情之后全球各大集運公司已經進行了多次船隊擴張行動,而陽明海運的淡定,連臺灣地區“交通部”部長王國材都擔心陽明海運董事會太過保守,“要找陽明董事長談討論一下”。
回應外界質疑,陽明海運近日表示,船舶資源規劃為公司運營重要議題,船隊能源選用也與市場技術及法規變化趨勢密切相關,故本公司船舶布建均以切合中長期事業計劃、搭配船隊運營配置及國際環保法規要求后提出,而本公司董事會于年度預算編列時已通過船舶資本支出預算,顯示董事會對發展船隊資源以提升運營競爭力的支持,但造船時機除以符合本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為考量外,重大資本支出在市場資訊搜集與數據資料完整性本需經謹慎考量,相關討論或資料澄清過程屬內部業務機密,消息來源為公司造船決策緩慢實屬不當。

陽明海運強調,本公司重大資本支出相關計劃,均即時通過重大訊息公告以維持資訊公開透明。
據悉,陽明海運最初在去年7月首次表示,正在評估建造23000-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,維持在聯盟和全球海運業的相對地位。但直到今年1月才發布公告,稱董事會同意自造5艘15000TEU級集裝箱船,新建船舶規格及交易條件將于后續董事會通過后按照規定另行公告。
陽明海運一位前任董事指出,陽明海運的官股身份是最大的束縛,政府過去對造船時機不當導致累虧所采取的追責行動也出現后遺癥。2020年初,陽明海運因為追究10年前的2艘8000TEU集裝箱船售后回租案,處分總經理和兩位副總經理,現在已經沒有主管敢對造船案提出強力主張,以致陽明海運兩年來一船未訂,更遑論在二手船市場與同行搶購船舶了。
對于現狀,陽明海運高層非常無奈,指出公司投資計劃長期落后同行,甚至買辦公室都困難重重;而民間公司則是給個金額,授權經營團隊采購,萬海航運這兩年就是這樣買進20艘二手船,而在這段期間購入的集裝箱船,多數是跑三趟就可以賺回一艘船的船價。
就在不久前,萬海航運董事會剛剛同意斥資10.2億美元擴張船隊,其中7億美元用于訂造新船,其余用于購買二手船,預計未來三年內萬海航運將有41艘新船交付運營。長榮海運去年9月一口氣訂造24艘新船,本月又在滬東中華增訂3艘24000TEU超大型船,總造價超過5億美元,待交付的在建新船多達42艘合計運力超過55萬TEU。
根據克拉克森統計數據,2021年集裝箱船訂單量達到569艘430萬TEU,合同價值為428億美元,寫下歷史新高紀錄,這一訂單水平甚至比之前2007年330萬TEU的紀錄水平還要高出29%,比2020年訂單量更增長了320%。
據了解,在目前全球前十大集運公司中,只有陽明海運過去兩年來未曾下單訂船,當前手持訂單不足10萬TEU,且在2023年之后無任何新船交付。另外,陽明海運也是三大海運聯盟成員中,唯一一家沒有兩萬箱船的公司。
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,目前陽明海運旗下船隊運營著92艘集裝箱船,包括50艘自有船舶和42艘租入船舶,總運力約為66.56萬TEU,排名全球第9位,是THE Alliance聯盟中運力最少的成員公司。此外,陽明海運手持訂單共計5艘59300TEU,占其現有船隊比例僅為8.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排名第10位的以星航運現有運力為120艘43.93萬TEU,但手持訂單高達41艘36.24萬TEU,遠高于陽明海運,占其現有船隊比例達到了82.5%。以目前的數字來看,待手持訂單交付后,以星航運將超過陽明海運,成為全球第九大集運公司。
智皓國際持續為您更新海運消息。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回應外界質疑,陽明海運近日表示,船舶資源規劃為公司運營重要議題,船隊能源選用也與市場技術及法規變化趨勢密切相關,故本公司船舶布建均以切合中長期事業計劃、搭配船隊運營配置及國際環保法規要求后提出,而本公司董事會于年度預算編列時已通過船舶資本支出預算,顯示董事會對發展船隊資源以提升運營競爭力的支持,但造船時機除以符合本公司業務發展需要為考量外,重大資本支出在市場資訊搜集與數據資料完整性本需經謹慎考量,相關討論或資料澄清過程屬內部業務機密,消息來源為公司造船決策緩慢實屬不當。

陽明海運強調,本公司重大資本支出相關計劃,均即時通過重大訊息公告以維持資訊公開透明。
據悉,陽明海運最初在去年7月首次表示,正在評估建造23000-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,維持在聯盟和全球海運業的相對地位。但直到今年1月才發布公告,稱董事會同意自造5艘15000TEU級集裝箱船,新建船舶規格及交易條件將于后續董事會通過后按照規定另行公告。
陽明海運一位前任董事指出,陽明海運的官股身份是最大的束縛,政府過去對造船時機不當導致累虧所采取的追責行動也出現后遺癥。2020年初,陽明海運因為追究10年前的2艘8000TEU集裝箱船售后回租案,處分總經理和兩位副總經理,現在已經沒有主管敢對造船案提出強力主張,以致陽明海運兩年來一船未訂,更遑論在二手船市場與同行搶購船舶了。
對于現狀,陽明海運高層非常無奈,指出公司投資計劃長期落后同行,甚至買辦公室都困難重重;而民間公司則是給個金額,授權經營團隊采購,萬海航運這兩年就是這樣買進20艘二手船,而在這段期間購入的集裝箱船,多數是跑三趟就可以賺回一艘船的船價。
就在不久前,萬海航運董事會剛剛同意斥資10.2億美元擴張船隊,其中7億美元用于訂造新船,其余用于購買二手船,預計未來三年內萬海航運將有41艘新船交付運營。長榮海運去年9月一口氣訂造24艘新船,本月又在滬東中華增訂3艘24000TEU超大型船,總造價超過5億美元,待交付的在建新船多達42艘合計運力超過55萬TEU。
根據克拉克森統計數據,2021年集裝箱船訂單量達到569艘430萬TEU,合同價值為428億美元,寫下歷史新高紀錄,這一訂單水平甚至比之前2007年330萬TEU的紀錄水平還要高出29%,比2020年訂單量更增長了320%。
據了解,在目前全球前十大集運公司中,只有陽明海運過去兩年來未曾下單訂船,當前手持訂單不足10萬TEU,且在2023年之后無任何新船交付。另外,陽明海運也是三大海運聯盟成員中,唯一一家沒有兩萬箱船的公司。
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,目前陽明海運旗下船隊運營著92艘集裝箱船,包括50艘自有船舶和42艘租入船舶,總運力約為66.56萬TEU,排名全球第9位,是THE Alliance聯盟中運力最少的成員公司。此外,陽明海運手持訂單共計5艘59300TEU,占其現有船隊比例僅為8.9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排名第10位的以星航運現有運力為120艘43.93萬TEU,但手持訂單高達41艘36.24萬TEU,遠高于陽明海運,占其現有船隊比例達到了82.5%。以目前的數字來看,待手持訂單交付后,以星航運將超過陽明海運,成為全球第九大集運公司。
智皓國際持續為您更新海運消息。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