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講國際物流計費之前,我們需要先捋清下面幾個概念:
1.實體重量與體積重量之間的關系。
實際重量又叫主動重量,即貨物稱量出來的重量,包含實際毛重(GrossWeight即G.W.)與實際凈重(NetWeight即N.W),最常見的是實際毛重。
體積重量(VolumetricWeight)是基于貨物體積計算出來的重量。一般情況下,空運運量為:長×寬×高(單位為CM)/6000=體積重量,即100*100*100/6000=166.666kg.即1cbm=167kg.
舉個例子:一張空運票實重438千克,體積2.79cbm。這張機票的重量是2.79*167=466KG。
這批貨的重量大于實重,所以這批貨是發泡的(也叫拋貨/輕貨)。泡貨的計費將按體積重量計算,而非實際毛重。如果不是泡貨,則是直接按照貨物的實際重量計費。需要注意的是,航空運輸一般稱為泡貨,海運一般稱為輕貨物,叫法不同。
2.收費重量,也就是用來計算運輸重量的。航空業規定,貨品體積小,重量大,按實際重量計算;體積大,重量小時,按體積計算。集裝貨時,一批貨物由數個不同的貨物組成,有輕泡貨和重貨,其計費重量采用總毛重或總積量,兩者中較高的兩種。
清楚這三個概念之后,我們再來講講不同的運輸方式的計費區別。國際快遞如DHL、UPS、FEDEX等的體積重按長×寬×高/5000計算,家用快件的體積重一般按長×寬×高/6000計。
對于空運來說,飛機空間有限,怎樣有利于有限的艙位裝更多貨物就變得至關重要。
從實踐上講,最佳情況下“輕重合理搭配”剛好占滿艙位空間,體重也剛剛達到了飛機的極限。假如重量過大,將造成重量超重,但艙位尚未用完;若輕貨過多,則會造成空位過大,但重量仍遠遠低于限重。所以這是對貨代資源整合能力的考驗!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