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大家的利潤有增長嗎?
——沒有!
很多訂單流向中國,因為亞馬遜賣家是零散的,同行不漲大家一起卷。
今年多少企業訂單是一片繁榮,實則核算利潤跌到冰點,甚至虧損!
前有低價螺旋,后有吳三柜打法。
于是定價越來越低,同行的利潤也越來越低,最后兩敗俱傷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不斷有新品新賣家進來, 那提價不是找死嗎, 不提價最多等死。
有人說,市場已經飽和了, 與其提倡漲價,倒不如提倡:大家不要擴張了, 不要進入亞馬遜了。
但現實可能嗎?
——不可能!
近日,2022年亞馬遜新賣家入駐正式啟動。
也意味著將有更多新鮮的血液涌入亞馬遜這一賽道。
今年在10月1日起上線的新賣家,完成注冊審核后,即可隨時進行線上售賣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原材料和海運上漲,嚴重擠壓商品的利潤,
中國的外貿數據看似超越歷史,但實際的利潤岌岌可危。
每天都有人在呼吁:中國賣家一起團結起來,別做慈善了,漲價起來!
有用嗎?
——沒有用!
大家爭來爭去,累死累活,不管你再努力,付出再多,
利益總量不會增加,還是這么一點點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最近這兩天比較熱議的是一個拉閘限電的一個問題,很多省份已經開始了。
拉閘限電后,從源頭剎車,供給端縮產。
有人說,這意味著供應商必然漲價,賣家自然會漲價。
限電后,大家真的會漲價嗎?
——我覺得不會。
其實不只亞馬遜賣家在卷,工廠也在卷。
除非所有人都漲價,否則,沒有一家工廠敢漲價的。
而總有資源更強勢的工廠敢于不漲價,以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
每一個跨境人都知道,價格戰不能繼續。
但大家都不得不繼續,這是每一個跨境人無以言說的無力。
但是,跨境電商真的非卷不可,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?
——并不是。
我有一個朋友是做滴膠模具的,這是一個極小的品類。
他們有專門策劃、設計師來設計模具。
此前在淘寶銷售的時候,經常出了一個新品,就被人抄襲。
這個行業的技術含量并不高,主要在于創意。
2020年,他開始轉站亞馬遜,爆發了事業的第二春。
因為亞馬遜對版權的保護,嚴格來說,他在亞馬遜沒有競爭對手。
他的設計只有他一家獨有。
對于很多跨境人來說,亞馬遜是唯一。
但對他來說,亞馬遜只是一個渠道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
隨著平臺紅利的衰退,跨境出口賣家進入紅海市場,競爭愈發激烈。
早期的粗放式經營已經快被歷史逐漸淘汰。
無論是選擇精細化運營還是品牌化運營,都應該去探路了。同質化競爭利潤已經低到可憐了。
時代是一個接一個的浪潮,不調整姿勢,必然被海浪拍死在沙灘上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