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據本月早些時候我國港口裝船裝運的集裝箱顯示,運費大幅上漲。
一艘40英尺的貨柜從我國港口運往美國,運費可達20000美元。
如此高的運費,與去年相比,已經有了足足500%的上漲,事實上,不僅中美之間的運費有了大幅提高,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運費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,集裝箱運價也已達到13,000美元。
一是運費高,二是設備缺乏。他說:“我在這幾十年里,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瘋狂的情況,現在中國已經一箱難求,美國被集裝箱包圍了。
一家芬蘭集裝箱租賃公司O.V.Lahtinen的總裁Lahttinen對當今國際航運的怪異現象感到驚訝。
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聲明稱,目前全球貿易“缺箱”現象十分嚴重。特別是中國至北美的國際航線,40英尺高的集裝箱極為緊缺。
馬士基盡最大努力確保這條運輸線的空箱供應與貨運同步。然而,集裝箱短缺的情況,仍將持續下去。
由于缺少空箱,中國許多貿易公司推遲了來自北美的訂單,甚至拒絕接受北美的訂單。
現在,一個集裝箱的運費已經超過了20,000美元。有些貿易利潤較低,運輸成本比貿易總額還要高一半以上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的花費還不到4000美元,而7月底則是11000美元。
與去年同期相比,國際海運費用瘋狂上漲500%!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,有相關人士表示,新冠疫情對全球貿易造成巨大沖擊,以及港口設備老化、人員短缺導致港口設備老化、人員短缺導致效率低下;中國沿海臺風、北美的山火、颶風等惡劣天氣也起到了推動作用。
而且美國本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。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,美國本身的經濟狀況并不樂觀,在這種情況下,美國選擇大規模對外發行美元,這樣的情況雖然可以緩解自身的不利形勢,但也導致通貨膨脹現象進一步加劇。
與此同時,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美國積極向民眾提供財政補助,北美市場的購買力大幅上升,北美消費者大量購買世界商品,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商品,在這種情況下,中國產品的需求比以往更大。
而且,根據此前的統計數據,我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在今年頭六個月內已達到1.64萬億人民幣。
同時,這一舉措也使中國至北美航線成為目前國內航運利潤最高的航線。

由于航運市場的供不應求,大多數航運公司都能以4-10倍的價格將運力投入到高利潤的航線上。
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,運價上漲的部分原因也與目前海運秩序比較混亂有一定關系。由于中國向國外發運的集裝箱相對容易,但想要使這部分集裝箱及時回流,面臨著嚴重的障礙。
分析家指出,在新冠肺炎爆發的沖擊下,國際貿易一度“嚴重萎縮”,而現在的情況卻是急劇惡化。有些區域的供應鏈中,甚至出現了非常罕見的極端情況,使大量集裝箱無法正常運轉,在全球分布狀況嚴重失衡。
現在,美國、歐洲等地的港口,已被集裝箱包圍,而中國則面臨著一箱難求的局面,最多三個集裝箱出口一個。
據知情人士透露,一般情況下60天集裝箱可以實現往返,但今年8月卻已延長至100天,這使集裝箱的租借費用也上漲了150%。
今天的美國,盡管貿易等方面已基本正常,但勞動力市場卻不容樂觀。許多貨物抵達美國后無法及時卸貨,導致美國許多港口堆積如山的集裝箱,而中國外貿企業則“一箱難求”。
據統計,美國目前存在著40多個集裝箱的不平衡缺口,也就是說,在到達美國港口的10個集裝箱將一直處于滯留狀態。這種情況下,集裝箱本身的利用率進一步下降,運費上漲并不奇怪。
而且從目前情況看,集裝箱的價格還在不斷上漲,這也意味著后續相關產品的價格可能會受到這種情況的影響,而最終為此付出代價的,或許是來自美國的廣大消費者。
來自北美、歐洲市場的進口需求的急劇增加,導致全球航運延遲,加之美國等國家的疫情失控,港口封鎖。最后,大量的集裝箱“包圍”了美國港口,嚴重阻礙了海運,集裝箱的運輸時間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。
一些美歐港口在疏通的時間甚至長達兩個月,迫使一些船運公司直接跳港。
另外,作為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,中國已全面復工復產,出口貨運量持續增長,對外貿易順差不斷增加,世界對中國制造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。
由于大量空箱被滯留,嚴重影響美國港口的正常運作,美國方面已采取行動。
美方已通知低運費農貿公司,希望他們優先讓空箱運送,而不要運送農產品。
分析家說,缺箱及船運費用暴漲的問題,可能要持續到世界范圍內全面控制疫情之后才能解決。
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!